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教育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教育新闻

下乡调研 走进教师心灵


要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训前调研是关键。根据衡阳县教育局相关会议精神和2016年初步拟定的培训计划,衡阳县教师进修学校于229日至32日深入调研了三樟柴山完小、石湾甲枣村小、杨桥东烟中学及东烟完小四所学校。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第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成果在乡村中小学的应用状况,切实把握乡村教师的培训困惑和培训需求;走进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阵地,探访乡村中小学管理现状,领略乡村教师教学和生活风貌,挖掘教育教学典型和发现本土专家,为实施有效培训储备优秀人才,便于教师培训中巧妙渗透师德师风正能量教育,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教师培训工作,切实了解乡村教师真正的培训需求。

本次调研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四所学校的大部分教学行为,包括学校的办学历史及管理现状、师生构成状况及幸福指数、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及应用状况,特别把“参加教师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2016年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调研对象主要为四个学校的主要行政干部和部分教工,特别关注资深教师的阳光心态、年轻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及专业成长状况、教育教学典型的个人魅力等。

通过走进校园观看校园环境和配套设施、座谈交流聆听校长管理治校报告、随堂听课学习并感受班级文化建设、现场拍摄并录制原生态课堂、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到了乡村学校和教师教学与生活的原生态风貌,把握了乡村教师培训心声。

1.较全面地了解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风貌。本次调研的四所学校虽然地处乡镇偏远之处,条件艰苦,但办学各有特色。三樟柴山完小现为联校,办学历史悠久(已有8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环境幽静雅致、干净整洁,连续三年跻身全县教学排名先进行列,现有在校学生290人,教职员工19人(在编教师14人、代课教师4人)。石湾甲枣联校可谓“村校的规模,完小的管理”,连续两年的教学质量在全县排名第八,现有在校学生110多人,12名专任教师。东烟完小近几年的办学及管理焕然一新,现有在校学生320多人,教职员工19人(在编教师12人、代课教师7人),校园环境年年出新,教学设施齐全,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养成教育,尤其将传统文化熏陶融入日常教学中,让每个孩子在知识学习中更懂得“孝、义、廉、耻”的重要性。

2.较好地明晰了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应用状况,为2016年调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模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四所学校均已选派过老师参加我校承办的第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和微课制作培训,他们在培训期间均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特别是石湾甲枣中学的陈林老师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可回校后使用程度并不高,其课堂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主要源于学校硬件设施匮乏,电脑办公普及化薄弱,教室内没有配套的投影仪及多媒体操作系统,校园内并没有真正实现“三通”,部分年轻有思想的老师也只局限于运用wifi搜集教学资源,难以实现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巧妙处理并融入教学,很明显地显示了教师培训与真正“接地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3.深刻地感悟到了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正能量,为2016年度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储备了师资力量。柴山完小的夏校长有担当,敢于开拓进取,善于做乡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者;学校年轻教师刘碧霞老师个人功底扎实,虽是山野间的一朵野花,也在别样地怒放于教育田间,于平常事中做真人干实事。甲枣联校的阳社栋校长更是印证了“夕阳红更要美”,做人做事真诚实在,年级虽已五十九,但一心为了学校,大刀阔斧改善校园环境,规范建章建制,大胆启用新人,引进他校“活水”,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撑起了村校一片天。东烟完小的刘小平校长治校有方,将孩子的全面发展摆在第一位,注重孩子的习惯培养,善用传统文化去领航乡村孩子成长,将人文关怀与宿舍的细化管理融为一体……这些感动人心的教师让我们更明白:榜样就在身边,专家就在本土,我们在今后的培训中可更多采用“现身说法”这种形式。

4.再度掌握了乡村教师的培训心理,能有效改变为学分而培训的被动局面。由于乡村教师结构不太合理,教师配备虽然整齐但不强大,年老教师居多且参训机会少,年轻教师不多且教学艺术有待提升,教学业务骨干力量有待充实。我们的培训应多层次且有深度,仍然要坚持开展年轻教师的梯级培训、资深教师的阳光心态培训和骨干教师的业务提升培训,且要特别加大师德师风培训的力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工作生活中,用身边好学校身边好老师去震撼到我们每个老师的灵魂深处,更应联合相关部门给乡村教师搭建合适平台,让他们感受到乡村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5.形成了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基本思路。新一轮教师培训应该少些集中讲授,多些实地原生态观摩和沙龙讨论;在培训团队中多启用本土专家和乡村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多开展“送教下乡”和“送课到校”活动,以此解决工学矛盾;采用合理的培训形式且改善乡村学校的信息技术配套设施,真正让乡村学校的发展受益于信息技术培训;

利用国培项目县的有利平台,对乡村学校多实施“一对一”的帮扶计划;分乡镇分学校建立教师培训台账,避免重复培训,让每个乡村教师都能感受到培训的春风,接受到有效的培训。(胡秋红?? 供稿)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320号